777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陪葬(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大明尚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积威犹在。

“多事之秋啊。”周亮工喟然长叹,对左右道“最新的邸抄闯逆已经围困太原了,太原不保若大同诸镇不能挡住他,怕是京师被围是必然之事了。”

“皇上可有南下打算?”

“现在想南下也不可能了。”周亮工摇头道“河南大半地方为流寇盘踞,又有偏师至山东,虽未断绝漕运,山东地面却并不安稳,皇上于此时南下并不保险,以今上的性格……”

话未明言,众人也是明白,今上在有足够把握时甚是刚毅果决,比如显戮那些今上看起来失职的文官。但对武将便颇多优容,很多人感觉是崇祯二年之后祖大寿不听指挥擅离京师战场,由此给皇上带来了强烈的心理暗示,他能顺利逮拿袁崇焕这个文官,对祖大寿这个武将便只能请孙承宗晓瑜大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劝其折返。

而可能损坏大局,甚至影响今上自己安全的决断,今上便是绝不会冒险。若去年南下闯逆主力尚在河南西部一带和初入关中,对山东没甚威胁,此时的情形,就算大臣们劝皇帝南下,今上也不可能同意了。

……

“周亮工不肯出牌拿人?”

盐城县三灶镇的一户阔大的民宅之内,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汉子捧着茶杯悠然喝茶,头戴东坡巾,身着茧绸圆领长衫,其姿态悠然,脸上神色却是异常阴狠。

四周站着十余条汉子,积威之下俱是不敢出声。

说话的便是杨世礼,他在盐城县盘踞多年,身上也捐着盐课司的佐杂官职,他自己却并不在意,平素很少穿官袍。杨世礼能盘踞盐城,在扬州和南京的盐商群体中都有不小的影响力,主要是其能掌握盐城为中心大片地方的煎盐灶户,很多灶户连官盐数额都完成不了,煎出来的私盐俱是此人掌控,十数年间杨世礼从一个泼皮无赖发展到一年出盐几千万斤的大盐枭,以其现在的权势在盐城一带已经无人敢惹。

此时的盐城县地域相当广大,北抵山阳,也就是后世淮阴市区一带,南界海陵,是泰州东台一带,西抵安宜,向东则一直抵大海。

这种情形是因为整个江北只有淮安,扬州二府的原因,其中淮安府地方最为广大,后世的宿迁和徐州部份,整个连云港,还有淮安市,盐城市等二十余县此时都属淮安府管辖。

大明国初时江北地广人稀,大明又定都于南京,长江天险是第一道防线,而守江必守淮,所以淮安府是北方要冲之地,战略地位要紧,太祖便壮大淮安,多设卫所,使其成为北方门户。

盐城县便是淮安府下最大一县,此时的面积应该超过五千平方公里,在后世最少五个县属其现在的管辖范围之内。

境内全部是平原,土地要么是可耕作的良田,要么就是不能耕作的滩涂地和沼泽湿地。这一片地方,大量未开发的湿地和荒僻地带,近海地方则是缺乏可以停泊大船的深海良港,所以沿海地方超过千里,却是一个港口也没有,算是相当吊诡奇的一件事情了。

大片的平原区域和漫长的海岸线,加上含盐量极多的河流,汉时这里便以盐闻名,设煮盐亭一百多座,至唐时有官方记录的数字年产盐超过百万石,到了大明立国之后这里改为盐城,广设灶户,这里的地名也能看的出来盐业生产的痕迹,比如杨世礼所在的这个集镇便是叫三灶镇,明初时“洪武赶散”,大明太祖皇帝驱赶了大明百姓到沿海荒僻地方以煎盐为业,上设“总”,再设“灶”,再下面是“团”,总是管理层级,灶是煎盐大灶,团则是灶下有多少户,比如三团,四团,以几户灶户为一团共用一灶,然后按朝廷规定煎盐,出产的盐官府按官价收购,给灶户换粮,从国初至大明末期,盐城一带便是海盐生产的最大基地,比起福建和北方沿海地方,还有四川,青海等地的产量都是要高的多。

盐多,灶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