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14章 被打脸了(1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王诩有他的骄傲。

那种属于站在智商的高地上,俯瞰天下英雄豪杰登台的气度,就是没人指出来当面对他说,很多人也能感觉出来。

可边子白难道就不骄傲吗?

恐怕相比王诩,他丝毫没有感觉不如的地方。王诩再牛,他懂得初中化学吗?懂得初中物理吗?为什么是初中的知识,而不是高中大学的呢?问题是他学的是文科哎,高中就应付一下算了,反正也不考……再说,边子白当年还受到举国上下国学热的影响,恶补了四书五经,不少经史子集,甚至连兵法战阵都有不错的造诣,他缺乏的并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践。

但是当老师,授业解惑的工作需要实际工作经验吗?后世军事学院的教授,难道就要一定上过战场?没有的事,理论的学习,能联系实际最好。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不见得一定要面面俱到。

再说了,王诩就一定在实践上比他就强了吗?

王诩也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说白了,在军事上让人都是停留在理论基础之上,都认为自己是无敌地存在。

至于实战?

别想了,谁上谁傻。万一理论无敌,实战懵逼了,怎么办?

王诩是王诩,可不是吴起;边子白更不是武圣投胎,根本就不敢将身价性命都赌在战场上。他们都不是需要玩命的主。

公孙鞅将苟变来拜访的用意说明之后,就让人进了家门。他不待见苟变,是因为苟变没有学习他学说的基础,更没有领悟他学说的能力。能力不足,就算是拜在他的门下,也改变不了什么。自然不会被王诩高看一眼。至于孙伯灵,王诩有点纳闷,他怎么就没有听说过此人?

按理说,帝丘的熊孩子他已经筛过一遍了啊!

没有发现特别聪慧的家伙。这个孙伯灵从哪儿冒出来的?这让王诩很纳闷,抬眼看向了弟子公孙鞅,后者无奈之下,只要硬着头皮解释道“听说是子蒙大夫从齐国带来地小孩子,应该十岁左右。”

“齐国哪里?”

王诩半寐似醒的样子,乍一看有种高人隐士无欲无求的闲散。可这种表情公孙鞅太熟悉了,老头快要发飙了,无奈之下,只能把知道的都说出来,期望老师能够看在他还忠心耿耿的面上,放他一马“子蒙大夫在齐国阿邑的时候,受孙氏族长所托,带来卫国求学。”

“孙氏族长?”王诩皱着眉头自言自语道,他不记得齐国有那个家族出过惊才艳艳的人才。想来想去,孙武倒是高高在上如同赤乌一样耀目。王诩就算是再自大,也不认为自己有和孙武比肩的可能性。他和吴起在楚国当官十多年,对于楚人当年遭遇的打击深有同感,神一样的对手,让一个孱弱的吴国竟然有了争霸天下的底蕴。

要命的是,吴国争霸天下的底蕴竟然是孙武训练出来的三万步卒。三万击溃二十万大军,攻占都城,这就是孙武给楚人留下的噩梦。他才是这个世上真正的武无敌。

可孙氏家学渊源,听说孙武在伍子胥死后,一直在家治学,门下子弟也没有继续出仕过,也没有听说过孙氏子弟有外出求学的情况。王诩哪里知道,孙氏家族面临的窘境?子弟人数不多且不说,关键是孙武留下的兵法传承,子弟学了,还是很用心的学了,可没有一个学成的,都成了二把刀。这样的子弟出仕,坚实就是丢老祖宗的脸啊!无奈之下,孙氏就算是有人出仕,也大部分会选择做文官。

文官?

谁能想到,武圣后代,竟然沦落到去做文官。别看当下,文武其实区分不太明显,中大夫就能带兵为将,六卿都可以出任一军之主将。可有些官职一出现,就是给文官准备的,比如说司会就是如此,这是执政府下掌管财政的主官,中大夫。坐在这样官职上的大夫,是不可能带兵打仗去的。

一时间想不透的王诩颔首道“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