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章 断生死(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李清群既然不介意,方寒也就有什么说什么“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位李老先生前面的三个字可谓是形神兼备,意境跃然纸上,然而细细看,却能发现这三个字上面的精气神在不断衰退”

说着话,方寒迈步走到书桌边上,伸手一指第一个“江”字道“这个‘江’字,气势宏博,颇有一种滔滔不绝之意,可到了这个‘河’字却转为润雨无声,气势已经开始衰竭,到了这个‘湖’字,又给人一种宁静优雅之感”

方寒一边说一边手指往下移动,从就“江”字一直移动到“河”字。

“这样难道不对吗?”

之前点评的那位老人道“江自然应该是滔滔不绝,奔流不息,河自然应该是润雨无声,湖难道不该是宁静优雅?”

“乍一看确实如此。”方寒点头道“可是细细看却有不尽然。”

“还请小友指点迷津。”点评的老人态度很是客气。

方寒现在虽然还没有说出子丑寅卯,可这会儿在场的几位老人却没一个人敢小看方寒了。

别的不说,单说方寒能说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么一句话来,他们就知道方寒绝对不是外行。

这句话可不是方寒自创,而是有出处的,是南朝书法大家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所说的一句话。

方寒的手指再次指向第一个“江”字“这个‘江’字还不是很明显,可到了这个‘河’字却少了些许生气,河流润物是没错,可河里一条鱼都没有,正常吗?”

边上的老人凝神细看,果然,到了第二个字“河”字,确实少了几分灵动,意境犹在,灵动缺乏。

方寒在指向第三个“湖”字“再看这个字,宁静优雅是有了,可难免有些过于宁静,宁静过头那就是死气沉沉。”

之前点评的老人本就是高手,方寒一边说,他也一边看,有时候没看出来不是因为水平不到,而是因为看的角度不一样,此时方寒一点,他再看,就看出了些许异样。

方寒继续道“字如人,人如字,字尚且如此,人岂能完好?”

众人都是心中一震。

在场的可没有庸才,真正的好字那都是凝聚着精气神的,真正的大家不仅仅能看出字的形体好坏,还能通过字看出写字的人当时的心境,是高兴亦或者是郁闷,是平和亦或者是癫狂?

方寒又道“江、河、湖、海,长江奔腾,滔滔不绝,大河润物,细雨无声,湖泊平静,淡然优雅,这三个字的气势本就是一路递减,可大海却是包容万物,浪卷残云,气势瞬间拔高”

一边说方寒一边用手指划了一个v字。

“李老先生写到‘湖’字的时候已经力有不逮,生气不足,倘若再写出这个‘海’字,岂不是耗尽元气,哪里还能有命在?”

听方寒说到这里,在场的众人都是一惊,齐刷刷的看向李清群,倘若真的如方寒所说,那后果当真不堪设想。

“李老?”边上有人缓缓出声。

李清群微微摆手,轻声道“其实吧这一阵我总有一种不祥之感,好像觉得大限将至,只是没有在意罢了,刚才一时兴起,写出几个字,心头也是一阵舒爽,倘若真的能完成这幅字,即便是命归黄泉,又有何憾哎”

有时候人的第六感是非常强烈的,之前李清群也没有什么不舒服,身体也一直都好端端的,只是最近一阵他却时不时的感觉到烦躁,觉得自己好像将要不久于人世。

这种感觉玄之又玄,说不清,道不明。

这种感觉不能说每个人都会有,却也不止李清群一个人有过。

之前李清群也确实没怎么在意,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也算是高寿了,早已经看透了生死,因而这一阵李清群也总是喜欢找一些好友探讨书法,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