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学堂(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学堂内学子的读书声朗朗入耳,倒是让朱厚炜这个心理年龄超过三十五岁的家伙感受到了一股蓬勃的朝气。

永王府内学堂收留了三百八十名八到十岁的孩童,男童占了九成,却也有几十名女童入学。

好在朱厚炜是亲王,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否则光是让男女同学这一点,就能让所谓的儒家读书人的口水给喷死。

这倒不是说这个时代的女孩子不读书,那是扯淡,大户人家只要能请的起西席,教授家中儿女读书的多了去了,否则哪来那么多知书达理还能被称之为才女的女子。

甚至可以说,大户人家的女子如果连字都不认识,想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简直就是做梦。

而且永王府学堂完全是封闭式教育,学子每年只有一次回家的机会,至于孤儿,那王府直接就是家,外人接触不到,还置喙个屁。

所有学子这一年间接受的都是启蒙教育,要求熟背并能默写《三字经》和《千字文》以及朱厚炜剽窃而来的《弟子规》。

如今可不是后世物质条件登峰造极,外部因素能够无限干扰学习的时代,这个时代读书人就是特权阶级,寒门子弟只有读不起书的,就没有不想不愿意读书的。

朱厚炜可以说是给了孩童希望,同样也给了几百个家庭希望,这要是还能成学渣,良心都过不去。

朱厚炜用这些书来给学子启蒙,不是为了让他们去走儒学的老路,更没想过他们以后去科举进而迈入仕途。

儒学确实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培养忠君思想,所以历来被统治者接受并大力推崇,只是可笑的是,在儒家统治下的政坛王朝,最终都逃不过治乱循环的结局。

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儒学可以培养出道德君子,哪怕这个道德君子进入官场之后会沉沦会堕落,可至少他们在读圣贤书的时候是想着要经世致用,想着忠君爱国的。

但儒家道德文章写的再好有多大用?读的圣贤书越多,诗词文章信手拈来,打起嘴炮来一个比一个凶悍,可这是王朝是国家需要的吗?

国家需要的是能够治理能够真正牧民的人才,不是连处理政务都要依靠师爷的废物。

造枪造炮造军舰,你让儒家读书人去管理,他懂?然后不懂就指手画脚?

你让这辈子都没下过田的书生去管理种田的,他是知道该如何施肥还是知道如何提升亩产量?

更可笑的是文臣领兵,当然,文人当中也确实有熟读兵书然后学以致用的儒将,可那是凤毛麟角的特例,更多的是压根不知兵却喜欢胡乱指挥,最后导致溃败的例子。

这种例子在大宋和大明简直不胜枚举。

当然仗打败了肯定不是文官的错,而是领兵的将领没能领会文官的战略意图,总之理由多的是,最后挨刀的肯定也是武人,谁让文人嘴皮子利索,武人说不过呢。

这学堂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是新学的种子,他们将会撬动儒学的根基,让这棵在华夏大地上传承几千年,早已经腐朽不堪的大树轰然倒塌,从而开启大明的万世之基。

很难,但很有挑战性,有希望就会有曙光!

“奴婢拜见王爷。”

到了永王府内学堂,三名得知消息的侍奉太监立即到门口迎接。

“都起来吧。”朱厚炜脸上挂笑,在三名太监的脸上扫过,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三名太监也是永王宫中专门侍奉的存在,不过没有到任兴和洪济贴身的程度。

不过就算任兴和洪济也不敢轻视他们三个,因为这三人可以算作是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