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李道壮志不足惧(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时禀报。”想了下,补充令道,“传令宋金刚,密切关注晋阳的情况,另外,不要与刘武周部产生冲突。此外,多遣斥候,往长安方向探查,查明是否李渊又遣了援兵,如果有遣,务必速报,把主将、步骑数量都搞清楚。”

从李善道起兵开始,杨粉堆一直都在负责情报方面的工作,早是熟门熟路,已可谓专家,闻得李善道这几道命令,他牢牢记住,领命而去,随即便安排精干人手,分头行动,不必多言。

目送杨粉堆出帐,李善道摸着短髭,神色落入屈突通等人眼中,只觉他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却是屈突通等人,不知李善道此刻所想!

刘武周与他本是“因利而盟”,结盟之初便各怀心思,因此而今他就算是起了“坐等李善道与唐军两败俱伤后,再从中牟利”之心,也不足为奇。河东是李渊起家之处,他势必不会轻易放弃,再遣援兵,亦在意料之中。唯一的关键是:李渊再遣的这支援兵,主将会是谁人?

打蒲坂时,就李渊可能会挑选的再援河东的主将人选,李善道和屈突通、窦建德等有过揣测。

当时他们判断,李渊的援兵主将人选,极有可能会是刘文静。

但事实证明他们猜错了,李渊结果用了李孝基为再援河东的主将。

则这第三次救援河东,李渊又会用谁人为将?

会不会这一次,他会任用刘文静?

根据刘文静的用兵能力明显比李孝基强,但李渊上次却不用刘文静,而任用了李孝基为主将的选择,李善道将自身代入为他为何这么用人的思路,思酌了会儿,得出结论。

他肚皮里盘算想道:“李孝基能力不足,李渊却不用刘文静,而用李孝基。其之此举,明显‘任人唯亲’。若他再遣援兵,用刘文静为主将的可能性,估计仍然不大,或许会是李建成或李世民?……李建成现是唐王世子,身份不同寻常,不宜轻动犯险,论以兵略,也不如李世民。这般看来,李渊这第三次救援河东,其主将说不得,便是李世民亲自出马也未可知了!”

人的名,树的影。

虽然还没有与李世民交过手,但李世民在后世的赫赫威名,早已如雷贯耳。其用兵如神,谋略深远,绝非李孝基可比。若唐军的第三拨援兵,真由他领兵前来,这场仗可就难打了。

李善道深吸一口气,按住案几,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帐中踱步。

屈突通等目视於他,不知他为何忽而这般深沉,互相顾盼,没人敢出声打扰他。

帐外阳光灿烂,透过帐帘洒落一地。

晒在李善道的身上,他感到炽热。嘿嘿,李世民。他站定脚步,迎对午时的日光,负手望向帐外。他的“汉”字大纛,在帐前的广场上高高矗立,张士贵等亲兵将士肃立火热的日头下,纹丝不动,汗水浸透甲胄,却无一人懈怠。李善道目光扫过,嘴角露出了一丝难言的笑容。

“嘿嘿,李世民!这第三拨援兵,若真是你为将,那便是一场硬仗,就来看看是你这个李二强,还是老子这个李二强!”李善道心中暗自较劲,决心已定。

若是刚来到这个时代,李善道一听到李世民之名,肯定不敢与他交手。

但如今他已历经沙场,大仗、小仗,步骑野战、围城攻坚,不知打过多少,而且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帐下人才济济,他自问已非吴下阿蒙。李世民虽强,他又何惧之有?

况乎,当前河东的局势,比之原本时空中,李世民救援河东时,更不利於唐军。原本时空中,对李世民最终取得救援河东之胜利,起到很大作用的柏壁,李善道已经占据;原本时空中,李世民需要面对的只有刘武周、宋金刚两部,而现今,却还有比刘武周更强的李善道部。

又及李世民帐下,现在也不像他原本时空中救援河东时,那般英才聚集,如屈突通、徐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