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缓缓夹起那个生锈的线圈,将它放进采样舱。就在这时,主控室的通信器突然响了起来,是总部周教授的声音:“吴浩,月球风暴洋的超导能源站出现了轻微的磁泄漏,需要你们研发的钬掺杂线圈配件,能不能尽快安排运输?”
吴浩看了看屏幕上的时间,现在是上午十一点,要是立刻返航,下午就能抵达港口,明天就能把配件送到月球基地。“我们今天下午返航,配件已经在船上的备用仓库里,回去后立刻安排空运。”他回答,“磁泄漏的情况严重吗?有没有影响能源站的运行?”
“暂时不严重,但是需要尽快更换线圈,避免泄漏扩大。”周教授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另外,欧洲空间局刚才联系我们,他们的超导太阳帆在小行星带发现了含水矿物,想和我们合作研发超导采矿设备,你回来后尽快和他们对接。”
“好,我知道了。”吴浩挂了通信器,转头对周建明说,“我们今天的科考任务差不多完成了,发现了新生物,找到了失踪科考队的设备,还采集了热泉样本,该返航了。”
周建明点点头,拿起对讲机:“通知‘沧溟’号上浮,准备返航。”
“沧溟”号开始缓慢上浮,屏幕上的深度数值不断下降。赵子溪靠在吴浩身边,看着屏幕上那个紫色生物的影像回放:“你说,那个生物的发光腺为什么会发出和超导线圈一样的光?会不会和它体内的某种元素有关?”
吴浩想了想,说:“有可能,深海生物的发光机制很复杂,有些生物体内含有稀土元素,可能会影响发光的颜色。回去后可以让实验室分析一下刚才采集的海水样本,看看有没有钬、铈之类的元素。”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刚才触摸“沧溟”号外壳时,指尖还残留着金属的凉意,“其实超导技术和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是相通的,就像这个生物的发光,和线圈的电流发光,本质上都是能量的转化,只是形式不同。”
下午三点,“沧溟”号顺利回到“启宸号”的甲板上。科考队员们围过来,看着采样舱里的老旧线圈和各种样本,脸上满是好奇。小李小心翼翼地打开采样舱,取出那个生锈的线圈,激动地说:“没想到能找到这么古老的超导设备,回去后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
吴浩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保存,这可是超导技术发展的见证。”他转头看向海面,老渔民阿海的小渔船正朝“启宸号”驶来,船上装满了新鲜的渔获。
阿海把船停在“启宸号”旁边,举起一个装满鱼的网兜:“听说你们今天下潜到了‘黑烟囱’,收获肯定不小吧?这是我早上捕的鱼,给你们尝尝鲜。”
吴浩接过网兜,鱼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多谢阿叔,我们今天确实有不少发现,还找到了一艘沉船的残骸。”
“沉船?”阿海愣了一下,“是不是船身上有‘海星’标志的那艘?我小时候听爷爷说过,那艘船几十年前在这附近遇到了风暴,沉在了深海里,没想到你们真的找到了。”
吴浩点点头,把刚才拍摄的沉船影像给阿海看。阿海看着屏幕上的残骸,眼神里满是感慨:“时间过得真快,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还能看到它的样子。”
傍晚时分,“启宸号”开始返航。夕阳把海面染成了橘红色,海风吹拂着甲板,带着淡淡的鱼腥味。科考队员们坐在甲板上,分享着今天的经历,小李拿着那个超导线圈模型,给大家讲解超导技术的原理,连周建明都听得很认真。
赵子溪靠在船舷上,看着远处渐渐变暗的海面,手里拿着一张照片——那是上午在主控室里拍的,屏幕上是那个紫色的深海生物,背景是黑色的热泉口。“你说,下次再来这里,还能看到它吗?”她轻声问。
吴浩走到她身边,接过照片,照片上的生物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灵动。“会的,”他说,“深海里还有很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