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97章 重分组(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三十八岁的“大一号”,生了五个闺女四个儿子,一共九个孩子,可真是英雄母亲。

这回“大一号”坐月子,反而没有上次能吃了,鸡蛋一天最多吃三十个,一天一只鸡咋着也吃不下。

她自己都奇怪“这回生了俩,咋吃不下了。看来真的是年龄大了,饭量减下来了。不过奶水挺足的,俩孩子都够吃。”

大伙听了偷着笑“这几年咱就没断过肉,肚子里的油水补足了,饭量自然就减下来了。比说你们妇女了,咱村的男劳力,饭量都没原来大了。”

悠哉的日子过的特别快,又到了“三夏”大忙季节。新任县委杨书记,还是带人来帮着韩屯收麦。他上任以后,依然把韩屯做为自己的联系村。

韩屯还是和原来一样,在县里和公社的帮助下,一个星期的时间,收种都完成了,比分责任组的村庄快了好多。

特别是和石庙村相比,韩屯都打完场了,石庙的个别组,麦子还长在地里,没收回来。

八零年和原来的最大区别是,国家征收爱国粮的政策进行了调整,规定了具体的征购提留标准,每人不到三十斤小麦。韩屯村320人,村才上交一万斤的麦子。

韩屯可是连着交了四年的二十万斤的爱国粮,而且秋季还得上交爱国棉。

余下的19万斤小麦,人均600斤小麦,比原来韩屯村人均分的小麦都多。

今年韩屯还是繁育的“齐麦一号”原种,县种子站以每斤050元价格回收,光是这一样,村民人均收入1000元。

八零年的麦收,张集公社大丰收,洪城县的小麦产量也翻了一番。

“齐麦一号”品种在县推广,有原种、一代种,还有二代种。加上这两年氨水和尿素的广泛应用,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亩产都在二百斤以上,再也没有亩产七八十斤的了。

加上今年征购提留减少,大部分群众都分到了一百多斤的麦子,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

不过,今年的麦收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生产责任组的问题。今年的小麦长势好,产量高,麦收的速度相应较慢。

麦熟一晌,男劳力多的责任组还好说,男劳力少的责任组,麦子都快焦地里了,还没收回来。

现在农活主要是靠人力和牲畜,公社没几个村有拖拉机的,像韩屯一个村三辆拖拉机的,基本上没有。

幸亏今年麦收期间天气晴朗,好多地旱的种不上秋作物。因此,尽管慢了一些,也没受大的影响。

不过,那些缺劳力的生产组,可是累的够呛。各组之间麦收的速度,差了近一倍。快的组麦秸都合垛了,慢的组才开始打场。

干旱一直持续到阳历的6月底,连着二天的大雨过后,人们又忙着抢种,早起晚睡,恨不能一天当成二天用,总算是把秋作物种上了。

生产组反映出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不好管理,组越小越难管。特别是三四十个人的组,也就是七八户人家。

平时都是关系好的人家,才组成了一个责任组。可是,时间久了,矛盾就产生了。

可不是近亲就是近邻,相互之间又撕不开脸来说明白,矛盾越积越深,大家的心里就不平静了。

干活也是越来越懒,膘着磨洋工,反而没有在生产队里效率高。实践证明,责任组不是成功的经验。

个别的小组实在是没法在一起干了,麦后就要求重新分组。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大家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拿出个好办法。

可是农时不等人,实在没办法了,大组分小组,还有的干脆把耕地承包到户,不过是大包干,至少爷几个在一起。

包地时就说好了,谁家管的农田收成归谁家,不在统一分配,秋季的征购提留也是按人头交。这样一来,人们的积极性彻底调动起来,大家没黑没白的在地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