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章 蒲州古城(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看着李永辉那坚决反对的模样,周奕只好答应下来。只说自己帮忙把网安装好就下来,绝对不会跟着船下水。

李永辉为了防止周奕起了少年心性偷偷跟着船跑了,就派了随身的两名随从跟着周奕。并当着周奕的面对他们说了,只要是让周奕下了水,那他们就自行跳河了断吧。

看着两个面带祈求之色的随从,周奕只能苦着脸答应了他们。

只是抓个鱼而已,当自己就那么好奇呢?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早都不知道跟着船跑了多少次了,那茫茫的大海自己都快跑了个遍,这点事情算得了什么。还不是担心那些渔夫们不会使用拖网而已吗?

既然李永辉的态度坚决,那便也就算了,周奕也没打算非要下水捕鱼不可。

于是周奕就带着李永辉找来的那几个渔夫,把拖网的使用方法仔细的讲给他们听,并告诉他们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几个渔夫大多也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都是捕鱼捕了好多年的好把式。穿着粗糙麻布坎肩的上身露出了黝黑的胳膊和脸,一个个就和那些非洲大兄弟似得,这都是长年在河里捕鱼的证明。

他们的下半身穿着七分短裤,露出的脚掌显得很是宽大。走在船上也是如履平地一般,晃动的船身仿佛对他们一点影响都没有。果然都是些经验十分丰富的渔夫。周奕曾几何时也是他们这般模样,所以他对这些渔夫们十分的了解。

经过周奕认真仔细的讲解,他们也很快的就记住了周奕教授的方法,并拍着健壮的胸脯说保证会完成贵人的吩咐,让周奕放心便是。

万事已经俱备,已经可以下水试试网了。毕竟这个网是新做出来的,具体好不好使还需要实验才能证明。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得马上修改才行。

几个水性好的青壮跟着上了船,好帮助渔夫们划船或者干些别的活计。在众人期盼的欢呼声中,这艘尾部挂着拖网的船就缓缓的驶离了码头。

……

今天的天气格外的好,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一丝凉爽的微风也轻轻的吹拂着河面。宽广的河水虽说还是波涛滚滚,但是已经慢慢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趁着这档子功夫,周奕便好好的欣赏了一下周围的景色。前两日来的时候匆匆忙忙的,根本没心情看些什么。

古老的蒲州城位于后世山西省的南端,黄河的东岸,距长安约150公里。周奕以前在后世旅游的时候来过这里一次,在导游的介绍下听说过一些。

蒲州古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两千年的繁荣,是华夏大地古代六大雄城之一。蒲州古称蒲坂,《帝王世纪》云“尧旧都在蒲,舜都蒲坂。”所以早在原始的部落联盟时期,蒲坂一带就是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

古人开始聚集时就有“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说,可知蒲州城之雏形是很早的了,蒲坂、蒲反、蒲阪、蒲州等均冠一蒲字,是因自古蒲州城西临黄河,滩涂旷野,丛生蒲苇,因之为“蒲”。

周奕他们待的这个地方不远处就是蒲津渡,是古代黄河上的著名渡口。

公元前541年的春秋时期,这里就架起了第一座连舟浮桥。周奕他们来时看见的浮桥便是最著名的铁牛蒲津桥的雏形。

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到了唐开元年间,随着蒲州升为国六大雄城之一,唐玄宗会下令举国之力在蒲津渡修建了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

目光偏转,赫赫有名的四大名楼之首的鹳雀楼就矗立在远处。这座楼始建于北周,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的时候有许多文人学士会登楼赏景,并留下许多不朽诗篇。

再过上几十年,著名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